乐天市场

2011年3月8日星期二

摩托罗拉与Apple的对决

摩托罗拉与Apple的对决





iPad真正的杀手终于登场。美国最大手机供应商摩托罗拉发布了可以与Apple抗衡的平板电脑,成为近期美国新闻的焦点。两家公司曾在计算机业务上有过长期的合作关系,但是Apple参入手机市场之后,摩托罗拉业绩陷入不断的恶化中。现在,摩托罗拉将舞台转移至新市场的“对决”拉开了敌友的分立,也反映了美国IT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充沛活力。

■“打败统治者Apple”的广告

白色的工作人员、白色的耳机。配备同样装备的无表情的职员。缺乏人情味与活跃感的职场。其中一个穿着休闲服的年轻人。偷偷地取出平板电脑,做了一个简单的拍摄花朵的动作、、、、、、

2月6日,美国代表性体育赛事——橄榄球“超级杯”的电视转播中播放了摩托罗拉的广告。摩托罗拉用时60秒宣传的是新型平板电脑“XOOM”。广告中出现的白色耳机暗喻Apple产品普及下的世界,摩托罗拉将在Apple支配下的环境中将每个人解救出来。据称,今年超级杯的观众有1亿1100万人,是美国电视转播史上最多的一次。

或许IT人士还能够想起,有一个极为类似的广告在1984年超级杯上播出过。播放者是当时创业第9个年头的Apple。那是Apple旨在推广“便于操作”与“独特设计”理念的“Mac”计算机的广告,其中隐含了打败计算机行业巨人IBM的信息。“统治者=IBM、救世主=Apple”的广告主角在27年后变为了“统治者=Apple、救世主=摩托罗拉”。

Apple在快速增长的平板电脑市场上孤独地领跑着。从2010年4月推出第一款到2010年年底,全世界共售出1480万部iPad。市场调查公司的分析,其市场份额在第四季度达到了75%。尤其是,Apple还计划掌握电子书等内容发布的主导权,在今年2月15日公布了订阅计费的新服务。

■曾经的蜜月今何在

摩托罗拉的广告充分折射出了对抗的信息。负责国际市场的安德鲁副总裁强调称,“XOOM在播放高质量视频上要好于iPad。(iPad所没有的)内置摄像头既可以用来拍摄,又可以用来进行视频会议”。XOOM第一时间采用了Google为平板电脑而开发的“Android3.0”作为操作系统。XOOM今年2月24日开始在美国上市,第二季度也将在欧洲推出。

Apple与摩托罗拉曾是一对盟友。包括1984年上市的第一代Mac,Apple长期从摩托罗拉采购计算机核心零部件MPU。2005年,摩托罗拉还开发了支持Apple音乐管理软件的“iTunes”手机。

但是,恰是这个iTunes手机成了两家公司蜜月的终结者。打破这一局面的是Apple。

发布iTunes手机时,Apple曾在旧金山召开发布会,并邀请了摩托罗拉高层进行主题演讲,显示了两家公司的亲密度。尽管iTunes手机存在无法连接计算机,不能将音乐拷贝到手机中等功能弱点。但是当时像往常一样,Apple的CEO乔布斯亲自进行演示,而iTunes手机的开关切换出现了失效。给经常观看乔布斯完美演示的观众留下了“不是乔布斯风格”的印象。

■给世界第二带来的冲击

Apple在发布会上的失误背后,实际上已经在秘密着手开发iPhone。iTunes手机不过是一个“接入点”。摩托罗拉也嗅到了不稳定的气息,“Apple肯定也会参与到手机之中”——当时的CEO詹德曾倍加警戒。但是2007年iPhone真正推出之后,手机行业所受到的冲击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大。

此前,摩托罗拉在其薄型设计的“RAZR”系列手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。作为手机厂商,其份额仅次于芬兰的诺基亚,成为世界第二。但是,iPhone的出现点燃了智能手机的市场需求欲望。由于没有及时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,失去了发展速度,CEO詹德因业绩重挫而引咎辞职。最终摩托罗拉将公司重组,一分为二。对于28年前在世界上第一个将手机商品化的公司摩托罗拉来说,乔布斯“iPhone无疑是电话领域的又一大发明”这一台词是一记侮辱。

大规模重组之后,2011年1月成立的摩托罗拉继承了原摩托罗拉的手机设备业务。一个月后推出的XOOM或许是对造成公司分裂的Apple的复仇产品。

昨天的朋友、今日的敌人。纵观美国IT行业,类似Apple与摩托罗拉的案例并不少见。引领最近几年技术创新的Apple与Google也是类似的关系。

2月16日Google的CEO施密特在德国出差期间,就内容发布新服务称,“我们不想一个人赚钱。而是更希望内容创作者赚钱”。为争抢Apple出版商,Google只收取10%的分成,显出与不久前推出30%手续费的Apple对抗。

■美国企业会否继续支配行业

施密特在2009年8月前曾担任过3年Apple副总裁,当时他与Google在iPhone上试验网络服务方面有过合作,大幅拉近了两家公司的距离。当时甚至有人开玩笑称,施密特探讨过两家公司的合并。而此后,Google通过Android进军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领域,形势顿时逆转,两家公司变成了强劲的竞争对手。

这样一种“企业不拘一格的竞争”对提高美国IT产业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。Apple通过与Google合作,使作为网络设备的iPhone增加了产品魅力,并以此为机,带动了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爆发。而两家公司分道扬镳,通过竞争,扩大了消费者的购买选项,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扩大。

2011年恰好是IBM计算机面市的30周年。期间,业务模式、产品与服务的潮流发生了多次改变,但是微软、英特尔、雅虎、Google、Apple、Facebook等主角轮番登场,一直是美国企业占据支配地位。美国企业在拥有国内巨大市场的绝佳环境下,互相刺激与竞争,渐渐形成了一个可以持续诞生新业务模式的良好循环。

  但是,环境变化是快速的。相信美国企业恐怕也无法保证永远继续引领世界。俄罗斯的IT投资公司也已经成了Facebook的股东、硅谷核心地区也不断地被新兴企业渗透、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赶超美国先进企业的欲望与速度都令人叹服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